“想象力的空间结构——黄孝阳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20171216日上午,由《鍾山》杂志社和鲁迅文学院联合主办的“想象力的空间结构——黄孝阳作品研讨会”于北京鲁迅文学院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李敬泽,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阎晶明,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吴义勤,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韩松林,江苏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鍾山》杂志社主编贾梦玮,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等出席会议。著名文学评论家丁帆、施战军、贺绍俊、何平、黄德海、岳雯、何同彬等参加会议,就《众生》系列小说的文学特质与艺术探索展开了充分解读与深入探析。会议由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鲁迅文学院教研部主任郭艳主持。

黄孝阳,小说家,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作协首届签约作家。著有长篇小说《遗失在光阴之外》《时代三部曲》《人间世》《旅人书》《乱世》《众生:设计师》《众生:迷宫》等,小说集《是谁杀死了我》,文学理论集《这人眼所望处》等。曾获紫金山文学奖、《鍾山》文学奖、金陵文学奖等,以及“中国好编辑”等多种奖项。

在其创作序列中,“众生”系列长篇小说呈现了一幅意象新颖、色彩繁复而不无启示意义的后现代文学图景。《众生》(后由作家出版社推出单行本《众生:设计师》)首发于《鍾山》2015年第3期,并于20178月荣获第二届《鍾山》文学奖。《众生:迷宫》则是黄孝阳的长篇新作,首发于《鍾山》2017年长篇小说专号(A卷),后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于201711月推出单行本。在这部作品中,黄孝阳以个体的命运,人物的情感,审视寓言与隐喻,科幻(可能发生的)与历史(已经发生的),正在进行的现实,并灌注于123个神秘词语的内部。陈年旧事与当下实感、偏执的爱情与脆弱的生命、人性的深渊与残破的欲望,在其叙述中穿插往返,想象力与画面感并存其间。

在致辞中,韩松林书记强调,此次研讨会,江苏省作协、特别是《钟山》杂志社做了较长时间的准备,作为“文学苏军新方阵”里面的代表作家,黄孝阳的创作力、创造力和探索力也都是别具一格的,也是第一个开规格如此之高的作品研讨会的,专家们坦诚的、热忱的批评,一定会进一步帮助黄孝阳创作出更有影响力的作品,为“文学苏军新方阵”打响第一炮。贾梦玮主编在致辞中说,黄孝阳的作品给当前虚构文学面孔模糊、同质化的困局带来了新的气质和希望,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作家应该像黄孝阳那样,努力把其他各种学科先进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吸收到文学表现、文学表达中来,才可能写出与时代面临的问题匹配的作品,才能够真正回应着、感知着巨变的时代。

研讨会上,李敬泽表示,黄孝阳是一位非常有探索激情的作家,他站在这样一个时代的特殊经验里,对于小说创作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九十年代以来或者新世纪以来都很少见到的一种小说的精神向度,敞开了一定程度上被我们遮蔽或者忽略的那个固有的但又是巨大的精神向度。他的小说用了科幻的方法,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幻,是“拟科幻”,也许不大符合大众趣味,但能够看出,某些新的看世界的方法、新的艺术逻辑正在生长。

闫晶明认为,黄孝阳是先锋小说的后来者,《众生:迷宫》体现出黄孝阳确实是一位有抱负、有想法、有探索精神的小说家。目前小说写作的境况,特别需要黄孝阳这样的小说家,不管他得到了什么,但是他谋求要得到的那个抱负让我们看到他非常了不起,我愿意在这个意义上特别认可他,但是这个路,说实在的,还非常漫长。

吴义勤指出,黄孝阳的写作是一种非常有难度的写作,在我们今天这个文学时代,确实要向他表达敬意。这个敬意不是说他是新的探索,而是对这种探索的坚持。《众生:设计师》的意义就在于它的难度在考验我们这个时代读者的考验,在所谓全民阅读危机、浅阅读的,培养热爱黄孝阳的专业读者,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使命。

丁帆教授则以“又见先锋”为题,敏锐地指出了黄孝阳的写作与前先锋写作的隐秘关系,并且从小说资源的借鉴、荒诞与写实的拼贴、叙事特征与全知视角等多个维度,论证了《众生:设计师》作为一部长篇哲思文学的丰富性、复杂性,以及其存在的问题。

施战军首先就鼓励黄孝阳:此道不孤,这一类型的纯文学写作还是有一些同道的,比如邱华栋、李宏伟等。黄孝阳是用一种对脆弱感非常沉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坚韧,他的写作是坚韧的外壳里面包着非常脆弱的东西:心的脆弱,人类的脆弱。而且在在其未来主义趋向的写作中,又生长着我们的现实世界,有一种非常珍贵的烟火气。

贺绍俊则说:“70后”’这一代作家,在文学启蒙期直接受到80年代先锋文学潮的浸润,他们的小说也受先锋文学传统影响最明显。在这一群体中,黄孝阳更是将先锋文学传统发挥到了极致,在他及其同道们的共同影响之下,追求新质的先锋性,已经成为许多作家执着努力的目标。

何平认为:很多人认为黄孝阳的小说像先锋小说,其实他的小说只是貌似有很多八十年代先锋小说的陈旧规则,但是又借鉴了很多现代小说新的东西,把先锋的东西跟通俗小说进行对接,这使得他的小说中有一些新鲜的东西在。我喜欢黄孝阳这样的作家,喜欢他的“无中生有”的能力以及不断探索的勇气。

青年评论家黄德海、岳雯、何同彬也从各自的角度对黄孝阳的“众生”系列作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最后,黄孝阳对各位领导的关爱和支持,对各位评论家在文学理论上的指导和归纳、见解上的梳理和发现以及媒体朋友们的热情帮助表示了由衷感谢。他说:“我尊重文学传统,可心里老觉得‘传统虽好,已然匮乏’。我对现实主义也是推崇备至,可今天的现实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力量与根源何在,我渴望找到它们,并对未来抱以相对乐观的遥想。我希望自己笔下能有当代中国人的真正面容,以及未来人类起身时的足履。”

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报》《文学报》《中华读书报》《北京日报》《文汇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新浪读书”、“凤凰文化”、“中国作家网”、“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等二十余家媒体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现场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