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翼:豆茎之路

小说《豆茎》改编自英国民间童话《杰克与魔豆》,算得上一篇同人文。原故事太著名,此处不赘述。我小时第一次听到它,觉得有点奇怪。童话往往遵循一种朴素的公平原则。主人公善良勇敢、乐于助人——帮助任何求助的风、兔子、橡树……才会得到奖赏,这奖赏或是一个公主妻子,一个王子丈夫,或是一大笔财富。不善良不勇敢的人,比如主角的继母、继姐妹,作为对照组,收获的就是死亡,或一双烧红的铁鞋。但《魔豆》里,跟寡母住在一起的杰克并没显示什么美德,何以白得了下金蛋的母鸡和会唱歌的竖琴?

多年后我尝试给出一个解答:因为这些童话是民间故事,是贫苦平民们讲出来的,对他们来说,贫穷本身就是一样需要奖赏的德性。

一根豆茎参天,爬上去可达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设定真是吸引人。《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小说《偷桃》,跟《魔豆》的故事很像。一个魔术师称要让儿子到天上王母果园中偷桃,他把一条线望空一掷,绳子就像在天上什么地方勾住了,悬立空际。魔术师的儿子缘绳而上,身影消失在云端,不久,上面抛下一只碗大的桃子,这是偷成了,忽然绳子断了落在地上,魔术师惊呼吾儿休矣,果然,头颅四肢纷纷落下。这父亲痛哭着把残骸收殓到筐子里,周围的人悯其丧子,纷纷慷慨赠金。他忽然叫一声儿子出来领赏吧,那男孩从筐子里钻了出来。原来绳子桃子孩子,一切皆术法。

——在《流浪地球》里看到那条太空电梯,我想到的是:啊,魔豆豆茎!魔绳……

小说《豆茎》保留了从豆茎攀援至云上世界这个设定。我喜欢用第一人称讲故事,喜欢让故事里的人讲故事,《豆茎》也忍不住用了这个老把戏(老狗学不会新把戏”……)。在第一部分,开学日这天,十六岁的中学女生冰十四不情不愿地游览了她被分配到的新学校,老校友锌小姐作为志愿者,成为她的导游。第二部分是锌小姐的讲述,她提到了她当年的同学莉莉。第三部分是莉莉自己的讲述,她其实是云下的人。这个富足、便利、先进、繁荣的云上世界,靠的是云下那个蒙昧世界的供养。跟原作结局一样,豆茎被砍断了,砍断它的是莉莉的母亲。

我早就过了相信童话的年龄。我不信善良天真、会跟动物说话、爱吃苹果,就能等来王子和完美的生活,我也不信高踞于豆茎顶端的富足世界里,竖琴不充电就能一直唱歌,金子是靠魔法母鸡生下来的。不过还有些东西,是第一次被童话的光照亮心灵时,我就始终坚信的,如今我也仍然相信。莉莉的母亲与女儿永别之际,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永远不要回来。这篇小说就是为这句话而写。

返回顶部